2021年5月10日晚7点整,第九十三期区域经济论坛在育才楼207举行。在本次区经论坛中,研究生一年级的张锐、李欣和熊睿同学为大家主讲了本期学习的论文和stata软件操作,任建辉老师以及研究生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论坛。
首先,张锐同学分享了《In search of better opportunities : Sorting and agglomeration effects among young college graduates in Colombia》,该文章利用哥伦比亚大学的数据研究了不同规模城市技能差异的动态排序及其对工作城市和大学城集聚效应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到小城市工作的人得到的选择是消极的,但在目的地城市得到的选择是积极的;移居大城市的人得到的选择略显积极,但在目的地城市却受到了消极的选择。该研究也强调了父母位置决定的作用,出生在大城市的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更多,而那些在小城市度过青年时代的人进入大学的机会就很有限。另外,小城市的人只有通过搬到大城市上大学才能潜在地提高他们未来的收入。然而,这条职业道路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的。因此,要增加小城市学生大学入学机会,有助于缓解资源空间分布上的不平等。
其次,李欣同学讲解了《产业集聚、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规模扩张》,该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综合视角探讨了城市人口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提高本市人口规模,但对周边城市却产生了负向空间外溢效应,且专业化集聚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多样化集聚; 公共服务供给不仅提高了本市和周边城市人口规模,而且能够在城市人口增长中与产业集聚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且产业集聚模式越符合当地优势条件,其集聚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发挥得就越充分。其中,专业化集聚主要基于第一自然集聚优势、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和制造业中间投入的空间共享机制而发挥作用,而多样化集聚则主要基于中间服务的空间共享机制和空间技术外溢效应而产生影响。在适宜性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双重作用下,多数Ⅰ型及以上大城市拥挤效应得到明显缓解,依然具有很强的人口吸纳能力; 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产业集聚模式与城市规模特征更为匹配,有助于扭转结构错配、持续推进人口城市化。
最后,由熊睿同学通过培训对工资影响效应的案例,讲解了PSM回归与OLS回归的区别,介绍了倾向得分匹配的逻辑与原理,整理了倾向得分匹配操作的框架图,最后用stata软件为我们完整演示了PSM-DID的操作过程。
通过本次区经论坛的学习,大家了解了不同规模城市技能差异的动态排序及其对工作城市和大学城集聚效应,探讨了城市人口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对PSM-DID模型的运用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通过和老师的充分交流,同学们对所学的内容也都有了新的认识。区经论坛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是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很好途径。